close
Web 2.0時代 ,你需要什麼工作力?
Web 2.0時代即將對工作形態帶來新的衝擊,身為稱職的工作人,該如何調整網路態度以因應時勢?
找資料、發布訊息、意見交流、部落格寫作、MSN上的工作溝通乃至閒話家常……打從學生時代就徹底浸淫在資訊時代氛圍的30世代上班族,絕大部分的工作乃至私人活動都在電腦上進行。辦公桌上的電腦隨時保持連線,早已成了職場的常態。但隨著網路技術突飛猛進,上班族的工作、生活形態再度面臨形形色色的衝擊。
昔日上網或許只偏重單向擷取資訊,但隨著Web 2.0時代來臨,工作人在網路上做雙向溝通的機會也將大幅增加。為了順應這個新趨勢,新時代的工作人在利用網路收集資訊、尋求解答、或交換意見時,該具備哪些新能力?心態上又該做好什麼樣的調整?
「情報收集力」、「意見發表力」、「知識學習力」已淪為工作人必備的基本條件。
在Web 1.0時代,搜尋引擎的出現與普及,讓大家得以在轉瞬間獲得來自全球各地的資訊,並讓許多小團體乃至個人擁有陳述一己意見、與他人分享知識的平台,為世界帶來了「情報無國界革命」、「草根媒體革命」,以及「知識共享革命」。因此,當時的工作人需要培養的三大能力為「情報收集力」、「意見發表力」,以及「知識學習力」。
然而,隨著前述的三大革命的價值普世化,曾以《仕事的思想——我們為什麼要工作》一書探討工作在資訊時代對個人意義的日本多摩大學教授田?廣志認為,上述三種能力已不再是競爭力的表徵,而是每個工作人必備的基本條件。
Web 2.0時代的資訊技術整合與變革,讓更多人有機會互傳檔案與訊息,並進行集思廣義的集體創作行為。網路社群與日俱增的規模與影響力,也瓦解了生產者∕消費者之間的傳統隔閡,技術的進步,更讓人們得以在網上做更深入的情感交流。
因此,世界在今天又面臨三大革命︰「集體創造革命」、「主客融合革命」、與「感性共享革命」。為了因應這三大趨勢,如今工作人在具備「情報收集力」、「意見發表力」、和「知識學習力」三種能力之餘,更需要培養「知識凝聚力」、「行動創造力」,以及「知識感動力」。
在社群中做出好的提案,並與他人一同分享的能力,在Web 2.0時代將益形重要。
具體來說,在Web 1.0時代至為必要的「情報收集力」,首先需要的是善用搜尋引擎,有效率地找出自己所需的資訊,並藉由電子郵件等工具,主動向資料來源或專家徵詢意見。在利用網路收集到大量資訊後,最好還能進一步將資訊化繁為簡地進行整理,並巧妙利用連結、影像、視訊等元素,讓讀者得以容易閱讀、吸收這些知識。
如今,網路世界有了更進一步的社群概念。在分享網上知識時,只懂得擷取卻不貢獻的「take & take」在這個世界裡將更難獲得認同與尊重。大家不僅要有「give & take」的精神,更應該有「give & given」的精神,因此毫不吝惜地提供資訊、不求回報者,反而會因受大家敬重,而獲得網友踴躍提供的資訊與知識。目前大家正經歷一場「集體創造革命」,因此,現在的工作人需要的不僅是「情報收集力」,同時還需要培養「知識凝聚力」。
「知識凝聚力」指的是︰雖然利用搜尋引擎找到資訊並非難事,但若要收集到更深入、更具價值的情報或知識,一個使用者必須比從前更主動、更積極地與他人分享自己所握有的情報。樂意為大家服務者,將廣獲社群中其他成員的好感與共鳴,並藉此得到更多大家主動提供的寶貴資訊。另外,好比一場會議的氣氛可能隨某人一個魅力十足的提案而活絡起來,如何在社群中做出好的提案、並與他人一同分享,在Web 2.0時代也將益形重要。
上網者需要的不再只是發布訊息的能力,而是進行創新行動的「行動創造力」。
在Web 1.0時代,要在個人網站、留言板、乃至網誌上發表意見,需要的就是「意見發表力」。這種能力的首要條件,當然是懂得如何正確地傳達自己的訊息。其次,由於草根媒體為雙向性的溝通,讓人得以藉由交換訊息產生共鳴,因此需要在網上與他人做心靈上的交流時,交流方式的拿捏就變得至關重要。而在成功傳達自己的主張後,還需要懂得如何散播、推廣自己的訊息。
但在各種社群都可能吸引許多志同道合者加入的今天,生產者與消費者、企業與顧客之間的隔閡已形同消失。主客融合革命來臨的時代,上網者需要的不再只是發布訊息的能力,而是進行創新行動的「行動創造力」。
在Web 1.0時代常見帶有自戀、滿足表現欲等情緒化傾向的訊息,但這種空虛的訊息已難再獲網友認同。如今較具吸引力的,是鼓勵大家一起從事某種有意義的活動、或達成某種共同目標的訊息。欲做到這一點,上網者將需要學習如何抑制自我情緒。再者,由於網路社群是一種虛擬環境,在其中交換訊息見不到對方,若產生誤會,遠較在現實世界中溝通時更難釐清;因此若想維持健全的交流管道,發言時更應彬彬有禮,並處處為他人著想。另外,由於分享資訊尚屬一種抽象性的行為,因此一個資訊提供者還需要懂得喚起其他人的支持,社群才可能發展出包羅萬象的計畫,並付諸行動。
如何以更真實的形式展現自己,對所有人來說將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。
至於Web 1.0時代所需要的「知識學習力」,要求的是網路使用者學會如何從無數網站中迅速擷取、並有效率地習得專門知識。而在交換知識的場域中,個人必須努力琢磨某一方面的專業知識,以利與專精其他領域者進行公平的情報交換。另外一個重點,就是熟悉如何以淺顯易懂的方式,向其他人說明自己欲分享的知識。
但在感性共享革命的今天,需要的則是「知識感動力」。在網路上找到所需知識時,多數人都可能感受到某種程度的感動。因此Web 2.0時代所要求的,就是懂得為某些事物感動,並藉此與其他人產生共鳴。網路科技日新月異,影像、視訊和聲音傳輸均已不再是難事,所以透過圖形、繪畫、照片、影像或音樂等技巧,傳達自己心中感受,未來將顯得更為重要。
傳統的網上陳述只利用文字與靜態影像,但未來利用視訊的機會應該會大幅增加。學習如何利用這些高科技手段,以更真實的形式展現自己,對所有人來說,將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。
找資料、發布訊息、意見交流、部落格寫作、MSN上的工作溝通乃至閒話家常……打從學生時代就徹底浸淫在資訊時代氛圍的30世代上班族,絕大部分的工作乃至私人活動都在電腦上進行。辦公桌上的電腦隨時保持連線,早已成了職場的常態。但隨著網路技術突飛猛進,上班族的工作、生活形態再度面臨形形色色的衝擊。
昔日上網或許只偏重單向擷取資訊,但隨著Web 2.0時代來臨,工作人在網路上做雙向溝通的機會也將大幅增加。為了順應這個新趨勢,新時代的工作人在利用網路收集資訊、尋求解答、或交換意見時,該具備哪些新能力?心態上又該做好什麼樣的調整?
「情報收集力」、「意見發表力」、「知識學習力」已淪為工作人必備的基本條件。
在Web 1.0時代,搜尋引擎的出現與普及,讓大家得以在轉瞬間獲得來自全球各地的資訊,並讓許多小團體乃至個人擁有陳述一己意見、與他人分享知識的平台,為世界帶來了「情報無國界革命」、「草根媒體革命」,以及「知識共享革命」。因此,當時的工作人需要培養的三大能力為「情報收集力」、「意見發表力」,以及「知識學習力」。
然而,隨著前述的三大革命的價值普世化,曾以《仕事的思想——我們為什麼要工作》一書探討工作在資訊時代對個人意義的日本多摩大學教授田?廣志認為,上述三種能力已不再是競爭力的表徵,而是每個工作人必備的基本條件。
Web 2.0時代的資訊技術整合與變革,讓更多人有機會互傳檔案與訊息,並進行集思廣義的集體創作行為。網路社群與日俱增的規模與影響力,也瓦解了生產者∕消費者之間的傳統隔閡,技術的進步,更讓人們得以在網上做更深入的情感交流。
因此,世界在今天又面臨三大革命︰「集體創造革命」、「主客融合革命」、與「感性共享革命」。為了因應這三大趨勢,如今工作人在具備「情報收集力」、「意見發表力」、和「知識學習力」三種能力之餘,更需要培養「知識凝聚力」、「行動創造力」,以及「知識感動力」。
在社群中做出好的提案,並與他人一同分享的能力,在Web 2.0時代將益形重要。
具體來說,在Web 1.0時代至為必要的「情報收集力」,首先需要的是善用搜尋引擎,有效率地找出自己所需的資訊,並藉由電子郵件等工具,主動向資料來源或專家徵詢意見。在利用網路收集到大量資訊後,最好還能進一步將資訊化繁為簡地進行整理,並巧妙利用連結、影像、視訊等元素,讓讀者得以容易閱讀、吸收這些知識。
如今,網路世界有了更進一步的社群概念。在分享網上知識時,只懂得擷取卻不貢獻的「take & take」在這個世界裡將更難獲得認同與尊重。大家不僅要有「give & take」的精神,更應該有「give & given」的精神,因此毫不吝惜地提供資訊、不求回報者,反而會因受大家敬重,而獲得網友踴躍提供的資訊與知識。目前大家正經歷一場「集體創造革命」,因此,現在的工作人需要的不僅是「情報收集力」,同時還需要培養「知識凝聚力」。
「知識凝聚力」指的是︰雖然利用搜尋引擎找到資訊並非難事,但若要收集到更深入、更具價值的情報或知識,一個使用者必須比從前更主動、更積極地與他人分享自己所握有的情報。樂意為大家服務者,將廣獲社群中其他成員的好感與共鳴,並藉此得到更多大家主動提供的寶貴資訊。另外,好比一場會議的氣氛可能隨某人一個魅力十足的提案而活絡起來,如何在社群中做出好的提案、並與他人一同分享,在Web 2.0時代也將益形重要。
上網者需要的不再只是發布訊息的能力,而是進行創新行動的「行動創造力」。
在Web 1.0時代,要在個人網站、留言板、乃至網誌上發表意見,需要的就是「意見發表力」。這種能力的首要條件,當然是懂得如何正確地傳達自己的訊息。其次,由於草根媒體為雙向性的溝通,讓人得以藉由交換訊息產生共鳴,因此需要在網上與他人做心靈上的交流時,交流方式的拿捏就變得至關重要。而在成功傳達自己的主張後,還需要懂得如何散播、推廣自己的訊息。
但在各種社群都可能吸引許多志同道合者加入的今天,生產者與消費者、企業與顧客之間的隔閡已形同消失。主客融合革命來臨的時代,上網者需要的不再只是發布訊息的能力,而是進行創新行動的「行動創造力」。
在Web 1.0時代常見帶有自戀、滿足表現欲等情緒化傾向的訊息,但這種空虛的訊息已難再獲網友認同。如今較具吸引力的,是鼓勵大家一起從事某種有意義的活動、或達成某種共同目標的訊息。欲做到這一點,上網者將需要學習如何抑制自我情緒。再者,由於網路社群是一種虛擬環境,在其中交換訊息見不到對方,若產生誤會,遠較在現實世界中溝通時更難釐清;因此若想維持健全的交流管道,發言時更應彬彬有禮,並處處為他人著想。另外,由於分享資訊尚屬一種抽象性的行為,因此一個資訊提供者還需要懂得喚起其他人的支持,社群才可能發展出包羅萬象的計畫,並付諸行動。
如何以更真實的形式展現自己,對所有人來說將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。
至於Web 1.0時代所需要的「知識學習力」,要求的是網路使用者學會如何從無數網站中迅速擷取、並有效率地習得專門知識。而在交換知識的場域中,個人必須努力琢磨某一方面的專業知識,以利與專精其他領域者進行公平的情報交換。另外一個重點,就是熟悉如何以淺顯易懂的方式,向其他人說明自己欲分享的知識。
但在感性共享革命的今天,需要的則是「知識感動力」。在網路上找到所需知識時,多數人都可能感受到某種程度的感動。因此Web 2.0時代所要求的,就是懂得為某些事物感動,並藉此與其他人產生共鳴。網路科技日新月異,影像、視訊和聲音傳輸均已不再是難事,所以透過圖形、繪畫、照片、影像或音樂等技巧,傳達自己心中感受,未來將顯得更為重要。
傳統的網上陳述只利用文字與靜態影像,但未來利用視訊的機會應該會大幅增加。學習如何利用這些高科技手段,以更真實的形式展現自己,對所有人來說,將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。
16個面對挫折的心法 發現你的熱情原點
職場不是人生的牢籠,我們日復一日工作,並不是為了要把自己關進一個安全、溫飽的籠子裡。
但千萬也別把熱情想得太輕易美好,因為,熱情畢竟只是探索職場人生的起點而已,過程還充滿著各種試煉。
這世界沒有什麼比在空中看到夜幕低垂更美妙了,就算最後摔得粉身碎骨都值得。」《小王子》的作者聖休柏里這樣描述自己對飛行的著迷。1943年,聖休柏里從北非飛往法國海岸的途中失蹤了;60年後,法國文化部水底考古小組才在海底發現他飛機的遺骸。人們既驚訝,又失落,寧可相信他是飛到夢想中的星球去玩耍了,這樣聖休柏里追求夢想的熱情才能持續在人們心中燃燒。
所幸,60年來,聖休柏里依然透過他的著作,鼓舞著無數追求夢想的人心。他的朋友形容:「他以園丁等待春天的心情翹望黎明降臨;他以嚮望應許之地的心情期待停泊的航站。對他來說,真理就掛在星際。」聖休柏里是幸運的,他找到死也甘願的熱情所在。
職場困頓者必須像武士屠龍,要通過層層關卡才能得到真正救贖。
當然,不是每個人都能像聖休柏里一樣,可以找到足以燃燒生命熱情的星星;事實上,我們絕大多數的人,可能連屬於自己的星星都不曾發現吧,更遑論那股點燃摘星的勇氣和熱情。
一早起床想到工作,心情就沉入幽暗中;看到辦公室堆積如山的待辦事項,簡直像要被活埋般地呼吸困難;熬到午餐時間,同事聚在一起盡是抱怨;下午了,不停盯著電腦右下角的時間瞧;還來不及揹起包包逃離辦公室,又被老闆抓住要加班。這時候心裡只能升起一股怨念︰「這不是我要的生活!這不是我要的工作!」
運氣好的話,我們會有些機會在不同領域裡飄來盪去,換過一個又一個自以為是的「熱情」,然後才嘆口氣承認︰「這些都不是我要的。」
但「熱情」是無法逃避的,職場困頓者必須像電玩裡的屠龍武士,要通過層層關卡才能得到真正救贖。但不探索熱情的人,縱使遵循一流的管理教材指示,好不容易爬上事業的頂峰,最後卻發現,龍殺了,打開高塔救出來的不是公主,而是一頭更大的惡龍!
熱情會隨著年歲長大,時時在你心中召喚,讓你吃不下、睡不著。
美國成功學奠基者奧里森‧馬登說︰「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我們所處的位置,而是我們要去的方向。」這個目標,也就是我們熱情的所在;找不到目標時,我們就要不斷自問︰「我還想從生命中獲得什麼?」「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意義與責任為何?」要不就問一個最簡單的問題︰「我做這件事情快不快樂?」
因為,熱情是如此細微,就像卡在心頭上的小石子,讓我們在日常生活裡總覺得哪裡怪怪的;漸漸地,它會隨著年歲越長越大,時時在你心中召喚,讓你吃不下、睡不著。但當你想聽從它的召喚時,卻還是忍不住質疑︰「這真是我自己的聲音?還是雜音?」
在追逐夢想的路上,「先找到最『痛』的點,克服後,才是真正累積的開始。」偉林國際顧問管理公司執行長李瑋說︰「不要沒有方向,要抽絲剝繭找出最寶貴的東西,或者用刪去法,最後留下的才是熱情。」
傾聽內心的聲音當然十分重要,但如果能有外在助力的加持,那夢想的路走起來必然會更加順遂。甲骨文人力資源部協理彭雪紅建議︰「找到一個引導你的人很重要,他可能是協助你的人,也可能是你可以學習的對象。」
「人生短暫、不能等待、實現理想、無可取代。」
不過,千萬別把熱情想得太輕易美好,因為,熱情畢竟只是職場人生探索的起點而已,過程還充滿著各式各樣的試煉。
你敢不敢冒險?職場不是人生的牢籠,我們日復一日的工作,並不是為了要把自己關進一個安全、溫飽的籠子裡。飛行探險家林白說︰「我喜愛飛行是因為愛探險、愛風、愛高度、愛雙翼,不是因為飛行安全。」試著誠實地問自己:「我為我的夢想犧牲了什麼?付出了什麼?」
26歲的葉秉倫放棄律師百萬年薪,甘願在慈濟做月薪2萬多元職員,但他卻覺得生命終於有價值了,他一直記得證嚴法師對他說的︰「到慈濟也是做事啊,你要時時堅持自己。」
中文系畢業的王品牛排創辦人戴勝益,從製帽的家族企業出走,揚棄他所學與所長的環境,投入陌生卻充滿熱情與理想的餐飲業。開店之初,他向人借貸,每個月光利息就要償還100萬元以上;10年後,他每年創造17億7千萬元的營收,而陪他一路走過來的人生座右銘就是:「人生短暫、不能等待、實現理想、無可取代。」
你吃苦當吃補?我們有勇氣捨棄溫飽的牢籠,並不表示就能摘到夢想的星星,因為離開只是夢想的起點,而過程的歷練才是真正的考驗。就像古代出埃及的以色列人,還要遭受種種的考驗,才能到達應許之地。
放棄教職投入新聞工作的三立電視台當家主播陳雅琳,轉行之初,經歷過被所有電視台記者集體抵制的窘境,但被李濤戲稱為「新聞阿信」的陳雅琳,卻完全不以為苦,把所有辛苦都視為挑戰。
原本是社會運動青年的賴青松,為了追求環保的熱情,加入主婦聯盟之後,一肩挑起採購兼司機的工作。升上副總經理後,賴青松退居宜蘭成立「榖東俱樂部」,親自耕作五甲三分水稻田,用古傳農法來延續熱情的他,竟然走出自己的路。
真正的熱情得以讓我們在看似絕望中,保持最後的希望。
你追求完美?專業令人稱職,但唯有熱情讓人傑出。我們必須時時自問:「我們是在應付工作,還是在盡其所能地追求完美?」對講究團隊力的30世代而言,專業塑造職業團隊,而只有熱情才能打造夢幻團隊。
已故管理大師彼得‧杜拉克常用一個小故事激勵自己:古希臘著名雕刻家菲迪亞斯雕刻在雅典娜神廟上的雕像,兩千四百年後,這些雕像依舊昂立於神廟屋脊上,被推崇為西方最偉大的雕塑作品;但當時雅典市政府卻不願支付全額,理由是那些雕像位在雅典最高點,除了正面,根本什麼都看不到。菲迪亞斯卻說︰「你錯了,上帝看得到。」
你能不能承受挫折?挫敗是試煉熱情的最終魔鬼。很多人幸運地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,也樂於承擔辛苦,更有不計代價追求完美的決心,然而卻逃不過挫敗的魔咒。職場人生並不能盡如人意,但真正的熱情得以讓我們在看似絕望中,保持最後的希望。
得過多項國際設計金獎的謝榮雅,在最榮耀的一刻,發現得獎除了榮譽外,其他什麼都沒有改變,他跌進人生最大的低潮,質疑自己最初的理想,連合夥人都在此時放棄。謝榮雅不斷追問自己︰「我對設計還有熱情嗎?」最後,他不只更堅定自己的信念,還勇敢地跨出一大步重整公司。謝榮雅堅定地說︰「不能通過挫折的熱情,是沒有價值的熱情!」
熱情的追尋是一種承諾,通過現實的試煉,才不會淪為熱情的流浪漢。
熱情是不能用「利弊得失」算計出來的,在探索熱情的路上,我們要相信直覺,傾聽內心深處的聲音;更重要的是,我們必須認清,熱情追尋的過程是一種試煉,如果我們沒有毅力和對熱情的承諾,那我們將不可能成為最終的追尋者,而只會淪為「三分鐘熱度」的流浪漢。
當我們面對困頓生活而不知所措時,也就是該出發尋找熱情的時刻。唯一讓自己心甘情願接受磨難而發光發熱的,只有熱情,那一點點的不同,足以讓世界改變。要記得,職場不應該是人生的牢籠,找到自己的「熱情原點」永遠不遲;否則,沒有熱情的人生,究竟為何而戰?
但千萬也別把熱情想得太輕易美好,因為,熱情畢竟只是探索職場人生的起點而已,過程還充滿著各種試煉。
這世界沒有什麼比在空中看到夜幕低垂更美妙了,就算最後摔得粉身碎骨都值得。」《小王子》的作者聖休柏里這樣描述自己對飛行的著迷。1943年,聖休柏里從北非飛往法國海岸的途中失蹤了;60年後,法國文化部水底考古小組才在海底發現他飛機的遺骸。人們既驚訝,又失落,寧可相信他是飛到夢想中的星球去玩耍了,這樣聖休柏里追求夢想的熱情才能持續在人們心中燃燒。
所幸,60年來,聖休柏里依然透過他的著作,鼓舞著無數追求夢想的人心。他的朋友形容:「他以園丁等待春天的心情翹望黎明降臨;他以嚮望應許之地的心情期待停泊的航站。對他來說,真理就掛在星際。」聖休柏里是幸運的,他找到死也甘願的熱情所在。
職場困頓者必須像武士屠龍,要通過層層關卡才能得到真正救贖。
當然,不是每個人都能像聖休柏里一樣,可以找到足以燃燒生命熱情的星星;事實上,我們絕大多數的人,可能連屬於自己的星星都不曾發現吧,更遑論那股點燃摘星的勇氣和熱情。
一早起床想到工作,心情就沉入幽暗中;看到辦公室堆積如山的待辦事項,簡直像要被活埋般地呼吸困難;熬到午餐時間,同事聚在一起盡是抱怨;下午了,不停盯著電腦右下角的時間瞧;還來不及揹起包包逃離辦公室,又被老闆抓住要加班。這時候心裡只能升起一股怨念︰「這不是我要的生活!這不是我要的工作!」
運氣好的話,我們會有些機會在不同領域裡飄來盪去,換過一個又一個自以為是的「熱情」,然後才嘆口氣承認︰「這些都不是我要的。」
但「熱情」是無法逃避的,職場困頓者必須像電玩裡的屠龍武士,要通過層層關卡才能得到真正救贖。但不探索熱情的人,縱使遵循一流的管理教材指示,好不容易爬上事業的頂峰,最後卻發現,龍殺了,打開高塔救出來的不是公主,而是一頭更大的惡龍!
熱情會隨著年歲長大,時時在你心中召喚,讓你吃不下、睡不著。
美國成功學奠基者奧里森‧馬登說︰「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我們所處的位置,而是我們要去的方向。」這個目標,也就是我們熱情的所在;找不到目標時,我們就要不斷自問︰「我還想從生命中獲得什麼?」「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意義與責任為何?」要不就問一個最簡單的問題︰「我做這件事情快不快樂?」
因為,熱情是如此細微,就像卡在心頭上的小石子,讓我們在日常生活裡總覺得哪裡怪怪的;漸漸地,它會隨著年歲越長越大,時時在你心中召喚,讓你吃不下、睡不著。但當你想聽從它的召喚時,卻還是忍不住質疑︰「這真是我自己的聲音?還是雜音?」
在追逐夢想的路上,「先找到最『痛』的點,克服後,才是真正累積的開始。」偉林國際顧問管理公司執行長李瑋說︰「不要沒有方向,要抽絲剝繭找出最寶貴的東西,或者用刪去法,最後留下的才是熱情。」
傾聽內心的聲音當然十分重要,但如果能有外在助力的加持,那夢想的路走起來必然會更加順遂。甲骨文人力資源部協理彭雪紅建議︰「找到一個引導你的人很重要,他可能是協助你的人,也可能是你可以學習的對象。」
「人生短暫、不能等待、實現理想、無可取代。」
不過,千萬別把熱情想得太輕易美好,因為,熱情畢竟只是職場人生探索的起點而已,過程還充滿著各式各樣的試煉。
你敢不敢冒險?職場不是人生的牢籠,我們日復一日的工作,並不是為了要把自己關進一個安全、溫飽的籠子裡。飛行探險家林白說︰「我喜愛飛行是因為愛探險、愛風、愛高度、愛雙翼,不是因為飛行安全。」試著誠實地問自己:「我為我的夢想犧牲了什麼?付出了什麼?」
26歲的葉秉倫放棄律師百萬年薪,甘願在慈濟做月薪2萬多元職員,但他卻覺得生命終於有價值了,他一直記得證嚴法師對他說的︰「到慈濟也是做事啊,你要時時堅持自己。」
中文系畢業的王品牛排創辦人戴勝益,從製帽的家族企業出走,揚棄他所學與所長的環境,投入陌生卻充滿熱情與理想的餐飲業。開店之初,他向人借貸,每個月光利息就要償還100萬元以上;10年後,他每年創造17億7千萬元的營收,而陪他一路走過來的人生座右銘就是:「人生短暫、不能等待、實現理想、無可取代。」
你吃苦當吃補?我們有勇氣捨棄溫飽的牢籠,並不表示就能摘到夢想的星星,因為離開只是夢想的起點,而過程的歷練才是真正的考驗。就像古代出埃及的以色列人,還要遭受種種的考驗,才能到達應許之地。
放棄教職投入新聞工作的三立電視台當家主播陳雅琳,轉行之初,經歷過被所有電視台記者集體抵制的窘境,但被李濤戲稱為「新聞阿信」的陳雅琳,卻完全不以為苦,把所有辛苦都視為挑戰。
原本是社會運動青年的賴青松,為了追求環保的熱情,加入主婦聯盟之後,一肩挑起採購兼司機的工作。升上副總經理後,賴青松退居宜蘭成立「榖東俱樂部」,親自耕作五甲三分水稻田,用古傳農法來延續熱情的他,竟然走出自己的路。
真正的熱情得以讓我們在看似絕望中,保持最後的希望。
你追求完美?專業令人稱職,但唯有熱情讓人傑出。我們必須時時自問:「我們是在應付工作,還是在盡其所能地追求完美?」對講究團隊力的30世代而言,專業塑造職業團隊,而只有熱情才能打造夢幻團隊。
已故管理大師彼得‧杜拉克常用一個小故事激勵自己:古希臘著名雕刻家菲迪亞斯雕刻在雅典娜神廟上的雕像,兩千四百年後,這些雕像依舊昂立於神廟屋脊上,被推崇為西方最偉大的雕塑作品;但當時雅典市政府卻不願支付全額,理由是那些雕像位在雅典最高點,除了正面,根本什麼都看不到。菲迪亞斯卻說︰「你錯了,上帝看得到。」
你能不能承受挫折?挫敗是試煉熱情的最終魔鬼。很多人幸運地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,也樂於承擔辛苦,更有不計代價追求完美的決心,然而卻逃不過挫敗的魔咒。職場人生並不能盡如人意,但真正的熱情得以讓我們在看似絕望中,保持最後的希望。
得過多項國際設計金獎的謝榮雅,在最榮耀的一刻,發現得獎除了榮譽外,其他什麼都沒有改變,他跌進人生最大的低潮,質疑自己最初的理想,連合夥人都在此時放棄。謝榮雅不斷追問自己︰「我對設計還有熱情嗎?」最後,他不只更堅定自己的信念,還勇敢地跨出一大步重整公司。謝榮雅堅定地說︰「不能通過挫折的熱情,是沒有價值的熱情!」
熱情的追尋是一種承諾,通過現實的試煉,才不會淪為熱情的流浪漢。
熱情是不能用「利弊得失」算計出來的,在探索熱情的路上,我們要相信直覺,傾聽內心深處的聲音;更重要的是,我們必須認清,熱情追尋的過程是一種試煉,如果我們沒有毅力和對熱情的承諾,那我們將不可能成為最終的追尋者,而只會淪為「三分鐘熱度」的流浪漢。
當我們面對困頓生活而不知所措時,也就是該出發尋找熱情的時刻。唯一讓自己心甘情願接受磨難而發光發熱的,只有熱情,那一點點的不同,足以讓世界改變。要記得,職場不應該是人生的牢籠,找到自己的「熱情原點」永遠不遲;否則,沒有熱情的人生,究竟為何而戰?
這篇文章似乎加強心中某些想法
來美國唸書 只是試煉的開始 真正的考試是試煉的過程
被掛電話 被組員以異樣眼光看待 語言受挫 生活遇到挫折 這些只是試煉
何必在意旁枝末節的挫折
有用心去克服挫折嗎
挫折有讓人成長嗎
答案已在心中
繼續努力吧:)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